靠品質讓國貨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2020-10-28 10:23:16??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中國青年報面向全國高校998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9.83%受訪大學生愿意支持國貨,對國產品牌發展懷有期待,9.36%熱衷于購買國貨,10.81%認為相較國外產品,國貨質量有待提高。在使用體驗上,83.75%被調查者滿意國貨現狀,質量優秀(52.60%)、性價比高(48.65%)、性能好(45.74%)以及顏值高(31.7%)是他們選擇購買國貨的原因,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和升級(48.65%)和支持國貨產品、有親切感(50.83%)亦是促進了大學生們支持國產品牌的源動力。(10月26日 《中國青年報》) 大學生群體對國貨的態度,既是當下國貨對年輕消費群體有吸引力的一個縮影,也是未來國貨發展的重要參照。他們看中什么、詬病什么,又有哪些期待,都值得商家去認真面對。 任何商品,想要取得消費者的信任,讓大家用真金白銀去投票,都離不開過硬的質量。洋品牌如此,國貨也不例外。曾幾何時,“中國制造”是價廉的象征,但質量卻很難得到保證,于是經濟條件更好地消費者熱衷于追求洋品牌。這其中,不僅有追求潮流時尚的原因,也有對產品質量的考量。德國汽車、日本家電,再到洋品牌的奶粉,之所以在特定時代風靡,自有其道理,并不完全是崇洋媚外的產物。 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貨直面全球化的挑戰和競爭,不斷完善產品質量,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價廉”之外,還有了“物美”的新標簽。不僅是國人樂意購買,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上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成了性價比的代名詞。對于收入有限的大學生而言,可能更是如此,價格門檻低,品質有保證,加上設計和功能上更考慮國人需求,于是越來越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愛。 近幾年,不少老字號和傳統的國民品牌,又迎來了第二春,也是一個例證。不過,僅靠價廉或打情懷牌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結合時代進行創新。首先,商品只是符號化的記憶載體,人們愿意首選國貨,卻并不意味著愿意在質量上放松要求,即情懷不能以犧牲品質為代價,國產品牌還是要立足于在質量上超越洋品牌;其次,一些曾經的爆款商品,之所以慢慢淡出視線,多是市場競爭的自然結果——當年紅,是因為它是物質貧乏時代里的唯一選擇,且普通人還不舍得放開享用;后來衰落,是由于同類產品大量出現,競爭力不強只有被消費者放棄的命運。這意味著,國貨尤其是老字號也要與時俱進,在個性化和差異化上做文章,而不能只是靠著“原汁原味”和“貨真價實”闖市場。最后,除了價廉物美的性價比,國產品牌在高端市場也應有所作為,掌握更多核心科技,以適應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 大力發展國貨,對促進經濟內循環的意義不可小覷。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國產品牌理當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以強化產品質量和打造知名品牌為抓手,讓國貨不僅是國人情感上的偏愛,也是理性選擇的對象,隨之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宋鵬偉)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