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激情打賞,不妨賦予消費者后悔權
2020-11-05 09:56:53??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從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獲悉,在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出臺的主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預計年底前將出臺。(10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道》) 所謂激情打賞,就是一定時間內不斷打賞,對于這類行為平臺應當在產品策略上進行調整,要求平臺對單筆打賞的最高值進行限制,并給用戶設置冷靜期,當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臺就會自動進行提示,建議用戶冷靜一下,避免“打賞一時爽,破財淚兩行”。 在直播平臺上,觀眾可以給自己鐘愛的主播進行打賞,這是一種自愿消費行為。可是,并非每一位觀眾都能做到理性消費,往往有人一時沖動,出手不凡,動輒上千,甚至幾十萬元、上百萬,當然,在激情打賞后,也不乏有人后悔的,向平臺索要打賞。 對于未成年人激情打賞,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已給出臺明確指導征收意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意味著,現行法律已賦予了未成人有索回激情打賞款的權力,讓打賞款“完璧歸趙”。 但若是成年人,則不同,法律并沒有給“后悔藥”。因此,幫助成年人消費群體,設立一個緩沖地帶,也就是設置冷靜期很有必要,通過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安全閾值,這相當于安裝了一個報警器,超過一定的限額后進行報警提醒,從而讓觀眾靜下心來,不再輕易沖動。 對于一路狂奔的激情打賞而言,這樣的“剎車機制”,顯然力度不夠。畢竟,設置冷靜期,不如賦予消費者后悔權,讓消費者有權索回激情打賞款的權益。與激情打賞類似,江蘇與深圳先后出臺政策,建立預付式消費后悔權制度,同樣是避免沖動型消費,減少消費者的風險。譬如,2017年起施行的《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明確規定:經營者以發行單用途預付卡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消費者有權自付款之日起15日內無理由要求退款,經營者可以扣除其為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已經產生的合理費用。 當然,對于激情打賞而言,賦予后悔權要有前提條件。比如,設置后悔權定量底線,打賞超過1000元以上,粉絲24時內有權要求索回打賞,這不僅能倒逼主播規范行為,防止以挑逗、引誘方式騙取粉絲激情打賞,也能切身維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吳睿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