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土慈善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18 09:46:34??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其次,鄉土慈善能夠健全鄉村社會資本要素,提升鄉村自治能力。社會資本是影響民眾參與的關鍵因素,豐富的社會資本能夠提高協調行動能力和公共事務治理效率。鄉土慈善的發展,有助于健全這些要素,挖掘和盤活社會資本。一是促進鄉村自治組織增長,提升鄉村社會聯結能力。近些年來,其數量增長較快,廣布于鄉土社區,有親緣慈善會、地緣慈善會、神緣慈善會、學緣慈善會等類型。這些民間公益組織的增長,增加了鄉村的組織性資源,豐富了自治性組織網絡,能夠加強鄉民以慈善為平臺而形成的社會聯結。二是有助于鄉村內生性規則的建構和實踐。慈善重啟了鄉土社會有關公平、正義、互助、互濟等樸素規則的再思考和運用。慈善運作過程中所涉及的議事規則、公共資源的使用和維護規則等,有助于群體生活的規則意識的培養和實踐。 再次,鄉土慈善有助于紓解鄉村治理難題,促進鄉村有序運行。一是提升鄉村養老保障水平。鄉村慈善養老以一種互助、公益、共享的方式,鼓勵家族、宗族、村社、教團的養老參與,將慈善物資用于老年人群體的福利金的發放、老年群體生活空間的改善、飲食起居、文化娛樂等,從資源供給、情感交流、生活照料等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二是推動鄉村教育發展。許多鄉村在修建校舍、改善辦學設施、獎教助學等方面,采取政府與民間共同出資的形式,地方慈善公益參與教育投入相當普遍,是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推進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鄉村保留著大量文化遺產,包括祠堂、戲臺、廟宇、橋亭、民居等有形建筑遺產,以及家譜、族譜、村規民約等無形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大多是族群、村落歷史的重要物證,也是血緣、地緣認同的載體,更是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的來源。 還有,鄉土慈善是一種保障性資源,有助于化解鄉村“共同體危機”。一是有助于傳統情感的回歸。慈善以血緣、地緣、神緣等為紐帶,能夠喚醒人們的傳統情感回歸,又能在慈善參與中強化人們的親情、鄉情、信仰認同,蓄積足夠的群體內聚能量。二是以物資、人力、服務等方式,為鄉村養老、教育、醫療救助、文化遺產保護、公共設施建設提供豐富的物質性資源、人力資源和服務性資源,從而提升鄉村的資源供給能力、生活服務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