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才是“債務陷阱”制造者
2022-01-25 09:32:47??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國際觀察)美國才是“債務陷阱”制造者 新華社記者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美國政客針對他國頻繁炒作所謂“債務陷阱”問題,試圖借用這一概念干擾破壞發展中國家投資合作。其邏輯是,越多投資意味著越多債務,債務難償就會落入“陷阱”,最終導致資產損失、發展受限。 如果說存在所謂“債務陷阱”,那么美國才是這種“債務陷阱”的制造者。美國是戰后世界經濟體系的主導者,發展中國家屢次爆發債務危機都與“美國因素”密不可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貨幣政策轉向,明顯沖擊發展中國家債務穩定;美國制造“債務陷阱”的目的就是讓美國資本輪番“收割”發展中國家優質資產,嚴重破壞發展中國家償債能力,削弱其發展基礎,阻斷其經濟跨越之路。 發展中國家“債務陷阱”的“美國因素”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債務近年大幅增長,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債務風險受到關注,美國借機炒作所謂“債務陷阱”問題,抹黑發展中國家互利合作。形成債務關系本身是正常的經濟行為,只有附加苛刻政治條件或帶有惡意目的的債務才存在“陷阱”,炒作“債務陷阱”無非是將經濟問題泛化、政治化。如果說發展中國家可能陷入“債務陷阱”,那么縱觀半個世紀國際債務問題,美國擴張性貨幣政策、缺乏監管的借貸金融創新、華爾街惡意做空等,才是數次債務危機“爆雷”、發展中國家落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世界銀行2019年底發布研究報告說,自1970年以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共出現四次債務累積浪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拉美爆發債務危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本世紀前十年中爆發國際金融危機;第四次債務累積浪潮始于2010年并持續至今。報告認為,第四次債務累積浪潮中,新興經濟體處境比2009年脆弱得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施蒂格利茨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全球經濟監控部門主任哈米德·拉希德2020年7月聯合撰寫的報告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的量化寬松政策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了債務泡沫。從約半個世紀前金融市場自由化以來,債務危機就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經常出現,讓相關國家、地區甚至全球經濟付出巨大代價。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周玉淵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2010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的外債增長中,美國等西方國家私人金融部門貸款快速增長,包括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貸款,增速和規模遠超多邊金融機構和中國金融機構。根據世界銀行國際債務統計估算,2020年拉美成為全球負債率最高的地區,其外債主要來自國際金融市場,華爾街和美歐商業銀行是主要金主。在非洲,來自私人金融部門的外債比重快速上升,已成為該地區最大的外債來源。 肯尼亞國際關系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表示,非洲債務問題有其歷史原因,來自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在非洲國家債務中占比高達80%。在肯尼亞,大部分外債以美元形式持有。 阿根廷飽受債務困擾,至今仍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大債務國之一。阿根廷社會學家馬塞洛·羅德里格斯認為,這正反映了美國在拉美實行的干預主義。在阿根廷與一系列債權人的有關談判進程中,美國一直是真正主角,其目的是加強對地區國家的干預和控制,維持在跨國金融資本領域的霸權。在債務形成、金融投機、資本外逃、債務談判等過程中,債務國民眾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國家主權不斷喪失。 沖擊發展中國家債務穩定的“美元因素” 擁有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美元供應及其利率變化是全球債務的重要影響因素,美聯儲貨幣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債務產生顯著影響。上世紀80年代,美聯儲為應對滯脹連續加息,導致國際借貸成本驟增,引爆拉美國家債務危機。 |
相關閱讀:
- [01-25]英國撤離駐烏克蘭大使館部分工作人員
- [01-24]美國才是“債務陷阱”制造者
- [01-24]伊朗宣布恢復聯合國大會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