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讓世界愛上“中國味道”
2022-02-25 09:39:58?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
三峽柑橘、重慶奉節臍橙、四川眉山愛媛橙……來自中國各地的水果在重慶忠縣裝車,經深圳港口駛出,運往新加坡多個超市和水果批發市場。當下,正是各種“美味”出口的旺季,多種水果熱銷東南亞,重慶古鎮陳麻花澳洲賣斷貨……“中國味道”正在海外持續受捧。(2月22日 中國新聞網)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的確,飲食不僅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而我國素有“美食王國”之稱,美食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中餐在世界各國廣受追捧。但由于中餐原材料、調味料紛繁復雜,導致部分特色小吃很難在國外配套,加之食品安全問題、產品定位較低等原因,想讓“中國味道”持續飄香海外仍任重道遠,還需乘風破浪。 講好“中國故事”,乘冬奧盛會之風。再好的美味也需要走出去的契機,而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就是一個極佳的選項。冬奧會期間,舌尖上的冬奧美食被國內外運動員們帶火。餃子、豆包、麻辣燙,烤鴨、宮保雞丁、糖醋里脊,甚至連韭菜盒子都“出圈”了。這些“中國味道”饞哭了網友,養胖了運動員,無不凸顯中國美食的魔力。讓更多的外國友人了解并體驗中餐,讓人人都可以為之代言。 保證“中國質量”,借產業振興之勢。中國美食走出國門、奔向世界,需要秉承工匠精神,堅守質量關。而“小作坊”難以保證品控,這就需要實現產業化。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不少成功案例,福建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貴州酸湯……這些產業化的經營盤活了原材料基地整條產業鏈,不少農戶因此脫了貧、致了富,可謂一舉多得。各地黨委政府不妨走地方美食產業化之路,幫助它們飄香海外。 打造“中國品牌”,破市場競爭之浪。在商品經濟時代,品牌意味著高市場占有率。從報道中也我們不難發現,衛龍辣條、魔芋爽、酸辣粉、重慶小面、浙江知味觀點心、貴州老干媽、云南過橋米線、甘肅蘭州拉面……這些在國外持續走俏的中國美食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而這些地方品牌的塑造,離不開各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推介,助力它們形成聲勢,讓更多地方特色美食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 世間萬物,唯美食不可辜負。中國美食走紅的背后,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傳承,是14億中國人的味道底色,更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我們要以美食之名,講好“中國故事”、保證“中國質量”、打造“中國品牌”,形成“出海”合力,讓更多有味道、有溫度的中國美食乘風破浪飄香海外,讓世界各地都愛上“中國味道”。(孟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