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在延拍攝期間 我和“小熊”擦肩而過
2024-06-04 09:40:20? 作者: 來源:美麗延平 責任編輯:肖練冰
|
近日,備受矚目的懸疑劇《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發布了預告片,張頌文老師第一時間轉發了預告,并留言:“我預感,快播了”。回想起去年劇組在延平的拍攝花絮,妻子當群演的點點滴滴,以及我和“小熊”擦肩而過的經歷,心中感慨萬千。 熊出沒,妻子報名參加群演 “熊出沒!熊出沒!小熊張頌文老師要來延平拍片,我要當演員啦!” 去年4月中旬的一個傍晚,我剛下班,妻子紅兒興奮地告訴我一個消息,說她要去當演員了,有機會和小熊(因張頌文頭發自然發黃曲卷,外號小熊)來個親密接觸。 接著,她麻利地打開手機讓我看南平人資公司的一則通告: 4月20日左右拍電視劇,開機提前預備前景50人。 工作地點:延平區。 要求:年齡18~60歲,男凈身高170CM以上,女凈身高160CM以上。形象良好,身材勻稱…… “這是《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招聘群演的廣告吧?” “是的,我要近距離看看小熊張頌文。” “拉倒吧,年齡比張老師都大,還追星!”我揶揄道。雖然我從不追星,但對曾在《天涯》雜志發表過散文的文學青年,又是客家老鄉,我并不反感。特別是,自從聽到他在《狂飆》里不經意間飆出的那句地道的客家話:京海這地方,太(大)人物多了去了,捱(我)只嘿(是)個細(小)人物……我反而覺得張頌文老師越來越值得親近和尊敬了。 “我可不是純粹追星,我這是體驗生活……” 就這樣,妻子成了《少年》劇組中的一名群演。 自從《狂飆》上演以來,妻子就是張頌文的忠實粉絲,如今,有幸成為《少年》劇組的群演,內心該有多高興!也好,近水樓臺先得月,說不定我也能近距離接觸一下張頌文老師。再說了,他是我的客家鄉親,到時尋機會跟他聊幾句客家話,攀攀老鄉,索要他的簽名,來個合影留念,也是挺不錯的。 為此,我還特意學會了幾句張頌文老師用客家話唱過的客家歌曲《風平浪靜》:撐一條船,離開韶關400米,fong(風)平浪寢(靜),星兒雜雜(個個)笑瞇瞇…… 轉眼一周過去,妻子并沒有接到參演通知。見她心情有些低落,我想安慰她:“張頌文在就讀北影高職班期間,沒有得到任何試鏡表演的機會,不能心急,要沉得住氣哦。” 北影就讀期間,雖然張老師曾經因為普通話帶有濃重的方言口音差點被勸退,但憑著客家人特有的吃苦耐勞精神,經不懈努力,他已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畢業時專業成績第一,但畢業三年后,他卻沒有得到一次表演青睞……“我們要向他學習,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長久……” 但我終究沒說出口,只是心里默默念叨著(紅兒最不喜歡我說教)。 家門口,與小熊失之交臂 4月27日,聽說劇組要來林化廠拍攝,我和妻子異常興奮:如能在自家門口巧遇頌文老師,那該多好! “劇組會不會到我們的后山——三寺云深取景呢?那可是觀賞延平城區、西芹鎮和三江匯流的絕佳之處。”弟弟鐘騎問。弟弟是資深策劃人,他對張頌文曾經在深圳旅行社當導游,因專業過硬,敢闖敢拼,獲得廣東省最佳導游榮譽,月薪2萬(當時人均工資僅500元)的成就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太可能,三寺云深山高、路陡、彎急、道窄,攝制組的大型工具車上不去的……”我說。 于是,弟弟自掏腰包,請來幾位工人,大家一起連夜加班,將設計好的十余幅“三寺云深”公益廣告牌固定到廠房、辦公樓、宿舍樓的墻面上去。林化廠是前往延平古八景三寺云深的必經之路,近年來,三寺云深已逐漸成為延平市民新的網紅打卡點,我們希望劇組能把這些公益廣告牌,有意無意間拍到《少年》影視片中,順便宣傳推廣一下延平古八景文化。(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真的實現了呢?) 那天上午下班后,我匆匆回到林化廠,妻子早已在家等候。 只見從廠門口到生活區300余米的斜坡上,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十余輛,其中,還有一輛是移動公廁車,真是吃喝拉撒,一應俱全。辦公樓里,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少年》片段,辦公樓前,拉上警戒線,不允許閑雜人員進入,也不讓隨意拍照。我只好假裝打電話,掏出手機偷偷拍了幾張外圍場景,悻悻回到家里。房前大坪上,臨時搭起十幾個連片帳篷,那是演職人員的簡易食堂。 一會,演職人員先后來就餐,看樣子有近百人,他們有的身穿印有“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字樣的工作服,有序地排著隊,秩序井然,旁邊有位帥小伙,從胸前掛著的工作牌中,我知道他是執勤人員。用完餐,演職人員陸續離去,接著,又馬上投入到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中。我邀請帥小伙到屋后自家種的枇杷樹下乘涼,乘紅兒跟他聊天的間隙,我利索地爬到樹上,摘了兩袋熟透的枇杷送給他,讓他分享給頌文老師和劇組人員。 “前幾天,頌文老師剛離開延平,這周都在外地,有其他任務,要過一陣子才會來延平呢。”帥小伙告訴我。 “哦,原來這樣。”我語氣中充滿失望。我原本還想請他吃我自己做的客家紅燒肉(雖然手藝不咋地,經常被紅兒取笑),聽說這是他最愛吃的客家菜…… 初夏的晌午,天氣異常悶熱,見劇組幾位后勤人員在戶外斜靠著椅子午休,灼熱的陽光映照出他們疲倦不堪的面容。我于是打開自家空調,想邀請他們進屋休息,但被婉言謝絕了,工作人員說:“劇組有嚴格的紀律要求,整個拍戲過程中盡量不擾民。” 期間,有鄰居們送來一些家常菜,讓劇組工作人員品嘗,劇組也把他們的菜肴分享給鄰居們。“謝謝,謝謝啦,我一定把你們的心意轉達給張頌文老師。”熱情的群眾,真的有些讓工作人員招架不住了。 直到子夜時分,劇組終于結束一天的拍攝,離開林化廠,弟弟(他是夜貓子,我們已休息)目送最后一輛車子漸行漸遠,拍下“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八個字,在昏暗的夜幕下閃閃發光的難忘瞬間。 大本營,與小熊再次擦肩 5月4日,一大早,妻子激動地告訴我,這幾天張頌文老師有在延平,今天他在化工廠拍戲,過幾天,還會到西芹鎮政府、火柴廠、造紙廠等地拍片取景,于是,她約了閨蜜一同前往化工廠,想一睹張頌文老師的風采。 “看到張老師了嗎?”妻子回來后,我問她。“遠遠地看到了,個子不高,戴著白色鴨舌帽,平易近人,言談舉止挺隨和的,沒有大明星架子,他還微笑著跟我們打了聲招呼……”妻子認真地描述著,臉上漾出崇拜又陶醉的表情。 妻子繼續說,劇組群演陣容里,女演員偏多,男演員緊缺,問我去不去當群演,而且,劇組經常在夜間拍戲,不會影響白天正常上班。我回答說,這幾天工作上事務挺忙的,晚上隨時有任務要加班,走不開,還是算了吧。 化工廠和林化廠一字之差,相距僅幾個站點,那段時間,有許多去化工廠追星的影迷朋友,經常誤打誤撞來到林化廠,我們一一耐心為他們指路。 兩天后的周末,我和妻子紅兒興致勃勃地前往不遠處的化工廠,參觀《少年》劇組的“大本營”,夢想跟張頌文來個偶遇。不巧,劇組一整天都在大洲島、延福碼頭、延壽樓等地取景拍戲,我們沒有遇見張頌文老師。 我和紅兒在被布置為照陽縣公安局的“大本營”里逛了許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青磚樓,銹跡斑斑的鐵門,很有年代感的“嚴打”主題宣傳欄,派出所旁停靠的邊三輪摩托車……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到那個特殊的年代。 一直等到夜幕降臨,在外拍攝的劇組還沒回到“大本營”。據門衛說,劇組經常下半夜才回來,整理完道具,然后還要到附近酒店住宿(的確,在林化廠拍戲那天,我們已有領教)。為不影響他們休息以及第二天的工作,我們只好暫時先回去。 后來,妻子在來舟火車站當了一次群演(因群演工作群里有200余人,每次只能根據需要從中隨機抽選部分群演,能被選上,真是幸運。)“好困,熬到凌晨四點多,只為了拍那十幾秒在候車室眾多旅客熙熙攘攘的一個鏡頭,還不知道影視劇上演后,能不能找到鄙人的身影呢……但想到張頌文老師也跟我們一樣熬夜,而且熬夜的次數比我們多得多,心里也就無怨無悔了。”說著,紅兒又提出建議,最近張頌文老師都在劇組中拍戲,建議我也報名當群演,因為我的氣質跟劇中某人物十分相似,年齡、身材、外形也很契合。可惜,那段時間我頻繁到外地出差,加上其他種種原因,我再次錯過了與張頌文老師見面的機會。 不知不覺,《少年》影視劇進入殺青階段,張頌文老師和劇組演職人員、工作人員很快就要離開延平。離別前夜,面對前來送別的影迷朋友和眾多群演,張頌文依依不舍,高度贊揚了延平市民的熱情和高素質,對群演的工作表示認可。 出差在外的我,看著妻子發來的一段視頻,視頻里,自稱“細(小)人物”的張頌文老師,一如往常的低調樸實、飽含深情:這兩個多月來,我對大家的表現贊不絕口,我會記住在南(延)平拍戲的每個日子,……祝愿大家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讓我們未來在作品里相見,我會一直、一直想念著你們的……頌文老師的聲音一度哽咽。 夜色中,張頌文老師因日夜拍戲消瘦不少的臉龐,稍顯憔悴,我突然有些悵然起來,心想,下次他如再來延平,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請他吃一次他最愛吃的客家紅燒肉,跟他一起用客家話唱:撐一條船,離開韶關400米,fong(風)平浪寢(靜),星兒雜雜(個個)笑瞇瞇……(鐘道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