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福建新聞 > 正文

深讀 | 打開茶葉的多彩世界

2025-03-03 10:28:29?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新梢黃化茶葉顏色與其他茶葉的顏色有明顯不同。

東南網3月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核心提示

近日,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福州舉辦“三茶”統籌成果展示會,現場重點推介該所新近育成的11個茶樹新品種。其中,以“茗冠茶”為代表的新梢黃化茶樹新品種憑借獨特的葉色,實力“圈粉”。

眾所周知,茶樹是常綠闊葉樹種,不像楓樹那樣葉色多變。茶葉黃化,是生病了嗎?

其實,這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變異現象。在特定的光照、溫度條件下,基因突變的茶樹,其葉綠素合成受阻,新生枝梢便有了黃、白、黃白色等模樣。可神奇的是,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它們又將返祖復綠。

育種專家敏銳地發現,顏值改變其實只是表象,內涵重塑卻相伴而生,特別是隨著氨基酸等內含物的累積,黃白化茶滋味會變得更加鮮爽。于是,專家們巧妙地利用這種自然變異的資源,定向選育出特異型茶樹新品種,力爭在傳統茶葉市場中闖出一條新賽道。

茶樹“色”變

如果你是好茶之人,一定知道著名的浙江安吉白茶。但許多人并不知道,通常提到的安吉白茶卻不是真的白茶。

此“白”非彼“白”。安吉白茶屬于新梢白化茶樹品種,早春新芽葉白脈翠,而隨著氣溫升高,葉色逐漸轉為花白直至綠色。這與按制作工藝劃分的六大茶類中的輕發酵茶——白茶,卻是截然不同的茶。實際上,安吉白茶多用作綠茶加工原料。

作為老牌茶鄉,福建茶樹遺傳資源得天獨厚,自然也少不了像安吉白茶這樣的稀缺資源。其中最有名的,當數原產于武夷山高山深澗中的白雞冠。在武夷四大名叢中,白雞冠是名副其實的“顯眼包”——新梢葉片呈金黃色,在清一色的綠色茶葉中,一眼就能辨別。

“茶樹新梢是葉芽分化發育而成的幼嫩枝梢,按照季節不同,有春梢、夏梢、暑梢、秋梢之分,在南方一些地區,還有冬梢。”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烏龍茶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常頌告訴記者,大部分黃白化茶樹品種善于“見風使舵”,對環境變化往往較敏感,只有在特定溫度或者光照條件下,才會出現顏色變異。而作為光敏型品種,白雞冠在新梢階段,葉片就呈現通體金黃,但隨著日照強度降低,又慢慢恢復成綠色。

在武夷山,白雞冠種植已有數百年歷史。據傳,歷史上的某一天,有人在深山中偶遇了一株“長相奇特”的茶樹,如獲至寶,采集枝條,人工扦插,最終培育出這一日后影響深遠的茶樹品種。他們發現,白雞冠葉片不僅顏色別具一格,還具有更多的氨基酸和更少的茶多酚。作為影響茶葉風味的兩大基礎物質,前者塑造鮮味,后者引發苦味。更低的酚氨比,造就了白雞冠鮮爽回甘的特色滋味。當地茶農因勢利導,巧用白雞冠新梢嫩葉,以此制成的烏龍茶在武夷巖茶大家族中品質獨樹一幟。

都是茶樹,為什么白雞冠與眾不同呢?農業專家追根溯源,努力探尋出茶樹新梢黃白化的基因密碼。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分布其間的葉綠素不僅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參與者,還決定了植物葉片的顏色。”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張亞珍博士說,在葉綠體上,有一類被稱為“CAB”的蛋白。研究發現,編碼“CAB”的多個基因,與茶樹葉色變異緊密相關。它們在黃化品種中的表達水平均較低,在綠葉種質中的表達水平均較高。也就是說,這些基因發生突變后,導致茶樹葉綠素合成受阻,使得葉片無法正常表達出綠色。眼下,張亞珍博士正圍繞這些候選基因開展深入研究,以期找到調控茶樹葉片顏色變化的基因“開關”。與此同時,一場新梢黃白化茶樹新品種育種攻關也在持續推進。

黃化家族添新丁

既然大自然饋贈了白雞冠這樣的天賦型選手,為何還要進行人工選育新品種呢?原來,白雞冠作為“特長生”,長板顯而易見,但其短板卻不容忽視。

首先,芽期遲。在武夷山,一般來說,白雞冠春茶采摘期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比當地主栽品種晚了個把月。不過,此時氣溫陡升,病蟲害較易滋生,茶園管理成本也較高。在高積溫下,茶葉生長加速,迅速老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持嫩性差。為了保證茶青品質,茶農必須在短時間內采摘嫩芽嫩葉,加劇了山區的用工緊張問題。更棘手的是,茶青上市時間遲,在市場上就缺乏競爭力。

其次,花香淡。巖骨花香是武夷巖茶的神韻所在。但和肉桂、鐵觀音、黃旦等自帶濃郁花香的烏龍茶優勢品種相比,白雞冠的香氣略顯寡淡。由其制成的烏龍茶,缺少了大部分武夷巖茶厚重、陽剛、霸道的氣質。

此外,白雞冠產量較低,加工難度大。凡此種種,都導致茶農種植積極性不高,產業化開發不足。

不過,能否利用福建豐富的茶樹遺傳資源,定向改良白雞冠,讓它不“偏科”呢?早在21世紀初,安吉白茶市場興起時,陳常頌便有了這個念頭。那時候,安吉白茶行情水漲船高,高峰時每公斤批發價達一兩千元。許多人對黃白化品種寄予厚望,稱茶葉市場迎來了“黃金時代”。

于是,陳常頌開始為白雞冠挑選“良婿”。福建是全球茶樹種質資源富集區,白雞冠自然不缺“德才兼備”的“相親對象”。為此,茶界資深“紅娘”陳常頌思索,如何讓白雞冠的“另一半”不僅要門當戶對,還要優勢互補,特別是在芽期、花香、產量等方面,能夠起到提攜作用。很快,一批優秀的經典品種作為育種材料,進入候選名單。它們各有所長,比如肉桂天生自帶桂皮香,鐵觀音以蘭花香見長,黃旦則憑借透天香、芽期早等優勢,在茶界站穩腳跟。

候選者有了,接著便是繁復的雜交與漫長的觀察過程。

目前,茶樹育種,傳統雜交手段仍是主流方法。雜交分為開放授粉與人工授粉兩種方法。前者將多種茶樹穿插種植于同一片茶園,任其“自由戀愛”,由此孕育出來的后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只有經過“親子鑒定”才能定位到準確父本,但勝在有更多可能性;后者則遵循“媒妁之言”,“兩兩配對”,人工授粉,但由于茶樹生殖過程的復雜性,操作難度要大得多。

茶樹是多年生作物,從雜交授粉到開花結實,再到長大成材,穩定產出,需要數年時間。這意味著,茶樹育種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要選育出一個性狀表現穩定的茶樹新品種,通常需要18到25年時間。

白雞冠的“愛情長跑”與育種家的攻堅之旅同步推進,終于結出了碩果。近年來,陳常頌團隊以白雞冠為母本,以福建特色茶樹資源為父本,選育出了一批新梢黃化茶樹新品種。其中,韓冠茶、皇冠茶、0309B、閨冠茶、樂冠茶、福白0309D、茗冠茶等7個品種已獲植物新品種授權;茗冠茶、皇冠茶、韓冠茶等3個品種均已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解鎖茶業新玩法

這些新梢黃化茶家族中的新成員,不僅繼承了母親白雞冠的高顏值,還兼容并蓄,克服了諸多缺陷,是實打實的“六邊形戰士”。

“作為多茶類兼制品種,它們適宜制綠茶、紅茶,有些也適宜制作烏龍茶、白茶等,品質各異,均花香顯著、滋味醇爽,萌芽期早中晚差異明顯,有很強的互補性,搭配種植時可有效緩解開采期集中導致的勞動力緊張。”陳常頌以茗冠茶為例說,該品種內外兼修,新梢期葉片呈金黃色,顏值出眾,芽期比母本提前了近一個月,產量也大幅提升,無論是制綠茶、紅茶還是烏龍茶,都能表現出各具特色的花香。

目前,這些新品種已經在安溪、武夷山、壽寧、武平等茶葉主產地示范性種植,在廣東、江西、浙江等省外茶區也有應用,未來有望推向更廣闊的市場。陳常頌對其開發前景充滿期待。

一方面,其獨特的外觀與出眾的品質,能夠在茶葉細分市場開辟新賽道。另一方面,更多的顏色變化,將解鎖茶產業新玩法。按照陳常頌的設想,未來將利用更多黃化、白化等特異新梢色澤茶樹品種,讓茶園在不套種櫻花、銀杏等彩化樹種的前提下,低成本打造色彩斑斕的特色觀光茶園。

黃白化茶樹品種選育的背后,是茶樹育種方向正悄然發生改變。

“茶樹在漫長的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中發生了許多變異,茶樹育種目標也經歷了‘高產—早生優質—多抗—特異—多元’的發展歷程。”陳常頌說,特色化、專屬化、多元化茶葉產品開發,是未來茶樹育種與茶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可見,不可多得的茶樹種質資源,為多元化茶樹品種開發提供了“基因庫”。

目前,陳常頌團隊正在開展紫化茶樹育種研究。與黃白化品種不同,茶樹紫化源自花青素含量變化引發的葉色改變。紫化茶樹不僅能夠作為彩化樹種用于茶園造景,其富含的花青素還具有多重保健功效,作為功能型品種開發,同樣前景可期。除了豐富的顏色變化,我國茶樹資源中還有不少千姿百態的觀賞型品種,在園林綠化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延伸閱讀

武夷山下守茶人

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不久前收官的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行動中,福建共有300多份茶樹種質資源進入國家圃,入圃數量位居全省農作物之首。這些古老而珍貴的茶樹種質資源中,有一個特別的類別——武夷名叢。

武夷山自然條件優越,長期的自然雜交與人工選擇產生了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那些像種菜一樣散落在房前屋后的原生茶樹,被稱為菜茶。菜茶中的優秀個體,經過扦插等無性繁殖方式培育的茶樹,被稱為單叢。單叢再優中選優,便有了名叢。

玉觀音,茶多酚含量高達40.71%;水金龜,高咖啡堿,兼具抗旱、抗寒、扦插繁殖能力強等特性;鬼洞白雞冠,芽葉生育力強,持嫩性較強……武夷山市興田鎮南源嶺村的龜巖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堪稱武夷名叢大觀園。無論是久負盛名的武夷山四大名叢,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珍稀名叢,都能在這里找到分身。福建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行動調查隊從中收集了49份國家圃尚未收集的珍貴茶樹資源。

武夷山老茶人羅盛財,數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這些寶貝。

“作為我國茶樹資源庫中中小葉種的代表種群,武夷名叢不僅是茶葉生產的優秀品種,還是選育茶樹新品種的基因寶庫。”81歲的羅盛財說,在歷史上,武夷名叢不下千種。但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名叢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些古老的茶樹資源,應當保護利用好,不能任其自生自滅。”

1979年,羅盛財在當時的工作單位崇安縣綜合農場,成立了第一個名叢品種資源收集保護課題組,開始廣泛調查收集名叢、單叢資源,并在九龍窠建立了第一個名叢保護基地,共收集百余個珍貴名叢資源。

到了20世紀90年代,武夷古茶樹資源面臨著新的危機。

當時,武夷山開始大面積發展肉桂和水仙。不少茶農挖掉名叢、單叢,改種經濟效益更顯著的肉桂和水仙。有感于此,羅盛財決定重新組建課題組,再建一個茶樹資源保護基地。前后整整三年,課題組成員幾乎跑遍整個武夷山,收集茶樹資源,先后又在霞賓巖、龜巖建立保護基地。過去近半個世紀間,羅盛財和他的團隊先后建立了3處武夷山原生茶樹資源保護基地,共收集保護名叢、單叢1000多種,打造出了一座武夷山古茶樹“博物館”。

2004年退休之后,羅盛財依然在為武夷山名叢資源保護與利用奔忙。依托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面向產業最新需求,他致力于茶樹遺傳改良研究,現已配置雜交組合10余組。談及未來,羅盛財說,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多方合力,把這些茶樹資源妥善保護好,為子孫后代留下這筆寶貴的財富。

紫化茶樹種質資源

新梢黃化茶樹種質資源

福建省農科院茶葉專家在觀察黃化茶生長情況。

福建省農科院茶葉專家在觀察茶樹生長情況。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视频|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精品视频色拍拍|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成人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主播精品福利19禁vip|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兽交精品99高清毛片|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