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筆談】屏山書院
2025-07-28 09:43:41? 作者: 來源:文明南平 責任編輯:肖練冰
|
峽陽屏山書院位于峽陽鎮西北的玉屏山下,因背靠玉屏山而得名,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是南平市現有保存較完好的原貌古書院。 據《南平縣志》記載:“在宋,朱子嘗過化焉。”朱子曾在峽陽鎮小梅村的李子坑精舍講學,并手書“鳶飛魚躍”“天光云影”等墨寶。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南平縣峽陽分縣縣丞楊應斗建。道光三十年(1850),清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彭蘊章寫《屏山書院記》:“始於戊申四月十八日,成於本秋八月十二日,閱己酉而工竣。中建講堂,刊奉朱子白鹿洞教條。復構后堂,以祀四賢。前后東西兩廊門廡外,擴地數畝許,堂之背又隙地十余畝,周圍繚以墻垣,更繞以旁舍,共得五十一間,遂顏其堂曰屏山。”屏山書院于1848年4月18日動工,1849年底竣工。共建造中堂、后堂、東西兩廊廂房及門廡等共計51間,然后擴地10余畝,種植桃李花木,修建圍墻。整個書院,屋宇儼然,錯落有致,奇花異木,四時芬芳。 《屏山書院記》:“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不可缺”。屏山書院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教育。“重理學風淳俗樸,尊名賢德厚才高”,這副對聯掛在峽陽屏山書院大門兩側已有170多年歷史。 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縣丞應康濟在屏山書院創辦兩等小學,并擔任校長,成為南平縣第一個創辦新學之人。民國初年至抗日戰爭期間,南平縣第二區公立第一高等小學也辦在書院里。解放后,創辦峽陽中心小學。1969年,峽陽中學又創辦于屏山書院,校園面積和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2000年,屏山書院經修繕后煥然一新,正面筑以牌坊,雄偉高踞;又建“四賢堂”,懸掛 “延平四賢”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畫像;還修建水池,設置盆景,植樹栽花,環境更為幽雅。 書院修復后內設歷史陳列館、成才館、書畫館、圖書室等。歷史陳列館陳列著2000年修繕屏山書院時發現的木制器物,有戒尺、祭祀時使用的盛器“豆”等;成才館有民國至解放后1950年代的學生畢業證書,以及學子奉獻社會榮獲的獎狀、榮譽證書等;學子書畫館收藏的是從屏山書院走出去,工作在省內外的學子的書畫作品;圖書館有藏書兩萬余冊。 2002年屏山書院被延平區人民政府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屏山書院又拓展為延平區鄉村少年宮、峽陽鎮圖書館。2018年,入列南平市“朱子文化遺存”名錄。 屏山書院集“朱子文化遺存”、紅色蘇區舊址、南平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村少年宮于一體。依托“一會六室”,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究會、陳列室、閱覽室、文學創作室、書畫創作室、科普活動室、成果展示室,多視角全方位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