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奮勇爭先 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
2025-07-30 09:09:42?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
建陽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省委、市委全會精神,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和文化底蘊,以實干爭先、久久為功的作風,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山區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殷切希望在建陽落地生根。 深化產業共富行動,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富民一體發展。“七彩嘉禾”引領發展。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整合鄉村振興公司、國企聯村、龍頭企業、直播達人+合作社等聯農帶農機制,打造以赤(楊梅、紅糖)、橙(桔柚)、黃(水稻、玉米)、綠(茶葉、竹)、黑(建盞)、白(禽蛋、淮山)、紫(葡萄、藍莓)等“土特產”為主,產供銷一體的“七彩嘉禾”黨建富民強村品牌。依托“到南平去、助鄉村興”“淘村”等平臺,上線文體活動、鄉村民宿等資源5000余條,帶動村民參與文旅服務、手工藝傳承,發展優勢產業、鄉愁產業,做優“后備箱經濟”,實現產業共富新路徑。重點產業成鏈聚群。扎實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建設,推動“一縷絲”“一根竹”等產業融合化、綠色化、鏈群化發展。“一縷絲”產業鏈與東華大學簽訂研發協議,醫衛產業聯合創新中心揭牌落地。新引進全國紙尿褲龍頭泉州利澳紙業已落地投產,達產后年產值超10億元。總投資1.3億元的竹新材料科技項目正加速推進生產線設計,未來將年產10萬噸竹纖維全生物降解材料,年產值可達11億元,有力助推“以竹代塑”。生態產業擴綠增效。持續推進森林生態銀行建設,搭建“森林生態銀行”數據管理平臺,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新增場村合作面積1.05萬畝、林下空間流轉2200畝。依托生態資源,探索“共富工廠”“玉米輪作制種”“煙后稻+”等路徑,在深化推進鄉村振興“五合一”鏈條模式上,全面實施“武夷百村”計劃,盤活優質閑置資源,因地制宜謀劃富民產業。 二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城鄉融合新格局。繪就文旅融合“新圖景”。堅持“生態、生產、生意、生活”四生共融,著力融入南平市“1+3+3+N”特色文旅體系,圍繞“輕踩一刻鐘 漫游千年城”自駕游品牌,加快推進“宋韻風華”“嘉禾田園”“心歸山水”三大系列30個項目建設,做好做足“文旅+百業”文章。打造總投資超30億元的麻陽溪千載文脈走廊帶,落地武夷夢華錄等21個重點文旅項目。創新“投融建管運”五位一體機制,以EPC+O模式打造的馬伏熹云灣項目,實現“建成即運營”的高效轉化。優化全域交通“新體系”。發揮建陽區位中心優勢,推動環帶交通網絡提升改造,將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建陽段打造成“鄉村振興先行帶”。近年投入超3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50余公里,實現農村四好公路、行政村城鄉客運和客貨郵全覆蓋。下階段結合銜接落實“十五五”規劃,謀劃建設總投資超30億元的機場快速路及其支線工程,分流剝離現有貨運交通功能,增強環帶自駕游體驗感,形成“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格局,真正實現“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做優城鄉融合“新布局”。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牽引,堅持城鄉“一盤棋”考慮、一體謀劃、一體設計,落實好全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以及和美鄉村建設導則,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深入推進“六美”和美鄉村建設。成功打造考亭、馬伏等16個示范村,帶動鄉鎮(街道)創建示范帶23條。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功能和政治功能,常態化開展黨建體檢、吃茶話事、“四個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構建共管共治的城鄉治理體系。 三是緊扣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民生保障精準發力。出臺穩工穩崗穩就業若干措施,打造“六位一體”就業創業家園,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98人。把握省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實驗區機遇,以深化教學教研共同體建設為平臺,推動幼兒園7個片區、中小學6個教研共同體內的成員校共建共融,2024年全區中考平均綜合指標位居南平市第一名。深化“書香建陽”品牌建設。創新“茶香在武夷、書香在建陽”等差異化、互補性發展路徑,建成覆蓋城鄉的“潭陽書舍”公益書吧48家,激活埋藏千年的“讀書基因”,形成城市10分鐘“悅讀圈”,讓崇文尚讀、全民閱讀在潭陽大地蔚然成風,“建本之鄉”入選中宣部年度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安全底板不斷加固。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強自然災害防范,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持續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現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落實落細食品安全“兩個責任”,食安工作獲評全國“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優秀案例。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城鄉融合發展已超越經濟范疇,成為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變量。立足新時代新階段,建陽區將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在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中奮勇爭先、彰顯擔當,在實現共同富裕中闖出新路、再上臺階,書寫“美好建陽”更加精彩的篇章。 |